山海关乡村旅游网

logo右广告1
logo右广告2

同济大学团委发起美丽乡愁乡土文化传承人培育行动

时间:2023-05-17 08:38| 作者:adminbj| 查看: |

摘要: 最近,在2023首屆大理詩篇節上,來自同濟大學鄉土教育「水源方案」寶豐鄉項目校的同學們,帶著他們創造的詩篇《寶豐我美麗的家園》登上詩篇節發動典禮。而「水源方案」正是同濟 ...
  最近,在2023首屆大理詩篇節上,來自同濟大學鄉土教育「水源方案」寶豐鄉項目校的同學們,帶著他們創造的詩篇《寶豐—我美麗的家園》登上詩篇節發動典禮。而「水源方案」正是同濟大學「美麗鄉愁」鄉土文明傳承人培養舉動的舉措之一。
  
  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是同濟大學定點幫扶支援地。2013年,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彭婧在一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發現,當地一些青少年「對家園文明知之甚少、對家園發展漠不關心」。當鄉土文明原有的代際傳承鏈條跟著青壯年外出打工而斷裂,「空心村」中的留守兒童也難以從短少文明根系的教育環境中,汲取自傲與自我認同的養分。「青少年對家園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急速下降,『逃離家園』現象益發普遍,難以為村莊復興發展供給可繼續的內生動力。」彭婧說。
  
  為此,同濟大學團委建議「美麗鄉愁」鄉土文明傳承人培養舉動,以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為深耕點,展開了繼續十年的文明下鄉舉動。經過製造鄉土教育工具包,逐步推廣到更多村莊區域,培養了一批「知鄉、愛鄉、建鄉、守鄉」的村莊接班人,構成了近100名村莊教師人才、1000余名村莊青少年、近2000名返鄉青年的文明傳承人部隊,激活了村莊內生動力。
  
  只要村莊未來的傳承人愛家園、願意留在家園或許反哺家園,村莊區域才能繼續復興。美麗鄉愁公益團隊的啟航點是坐落雲南省大理州雲龍縣的「千年白族村」諾鄧。在這裏,公益團隊從當地兒童抓起,培養「知鄉人」「愛鄉人」,撬動村莊文明復興。
  
  2020年8月10日傍晚,諾鄧村的「古鹽局」大院裏,一場獨具匠心的「《諾鄧家園一方誌》效果展暨珍寶故事講述會」熱烈進行。
  
  臺上,諾鄧村大大小小的孩子們正穿戴由廢棄資料製造的各色職業「時裝」,手拿道具扮演「職人t臺秀」。臺下,過道裏立著線上直播的手機支架,貼滿同學們和自願者效果的展板環繞在院子四周,鄉民們正圍坐在小桌子旁觀看演出,桌上則擺放了瓜子生果,還有「新鮮出爐」的《諾鄧家園一方誌(第二期)·珍寶故事》。
  
  《諾鄧家園一方誌》的雛形正是來源於當地兒童搜集鄉土文明資料而成的《諾鄧鄉土文明讀本》(下稱《讀本》)。
  
  2014年夏天,同濟大學美麗鄉愁公益團隊展開「我的故事我的家」諾鄧古村傳承人夏令營,帶著當地孩子一同展開鄉土調研,構成了很多一手資料與文明資料。隨後,團隊將資料進行整理,編寫《諾鄧鄉土文明讀本》,歷時兩年,《讀本》在同濟大學的支撐下出書並發行1600冊。
  
  孩子們創造的文創產品。
  
  不僅如此,團隊立異地將項目式學習融入鄉土教育,利用寒暑假展開鄉土文明創變營,引導兒童自主展開傳承傳達村莊文明的公共活動。2018年,團隊成功舉行由兒童自主策展安排的「我的未來我的家」諾鄧文明展覽;2019年,團隊為復興諾鄧傳統阛阓,編寫《諾鄧家園一方誌(創刊號)·鹽馬阛阓》,一同創立「一諾千集」諾鄧文明創意阛阓,邀請鄉民下山擺攤,當天短短兩小時為居民增加收入近萬元。
  
  在美麗鄉愁公益團隊的引導下,每年八月都會由古村青少年共創建議一場社區活動,向古村內外的人生動展示當地的文明珍寶。比方,2020年聚焦「家園珍寶」主題,公益團隊和古村青少年一同,更深入地走進諾鄧的街巷、造訪諾鄧的鄉民,從人物、物件、公共空間切入,發掘並傳達珍寶背後的故事。
  
  「鹽文明是諾鄧的底子」「諾鄧的古建築是很重要的珍寶」「作為紅領巾服務站的成員,我可以為外來遊客講述諾鄧的歷史文明。」「咱們作為外來的公益團隊,可以記錄、展示諾鄧文明。」……溝通中,人們重新審視自己與諾鄧的關系,關於家園珍寶的未來有了更多考慮。
  
  返鄉大學生是鄉土教育的反哺者與接力者,公益團隊充分發揮高校優勢,激活漣漪效應,樹立大學生返鄉實踐渠道,構成可繼續的自願服務機製,促進返鄉大學生服務村莊、回饋家園。
  
  2015年,經過一個暑假的盡力,彭婧帶著30多名來自不同高校的返鄉大學生,回來自己的家園大理州祥雲縣,編寫完成了一本近5萬字的《七彩祥雲我的家》讀本。「在這次舉動中,大學生們重新認識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找到了家園認同與自我認同。」
  
  據此,同濟大學團委翻開「思路」——能否支撐更多的青年「返家園」展開社會實踐?所以,同濟大學團委、聯合國教科文安排亞太區域世界遺產訓練與研究中心(上海)一起建議「漣漪舉動-家園一方誌」方案,構成「一方誌·青年舉動工具包」,為青年供給舉動模板、課程賦能及資源渠道,支撐青年大學生為家園編寫一本《家園一方誌》。
  
  如何想到構成「工具包」?同濟大學團委副書記孫羽捷介紹,為了能讓更多人參加到村莊文明復興、鄉土教育的工作中,公益團隊分門別類整理工具包,下降門檻。面向文明整理,公益團隊構成「郊野拾萃·文明整理工具包」,為500余支大學生自願團隊、2000多名大學生展開返鄉文明調查供給支撐;面向鄉土教育,構成「一方誌·鄉土教育工具包」,現在共研製20門主題課程包,為雲南省雲龍縣、湖南西部貧困山區、西北區域的200余名扶貧自願者、近100名村莊教師供給了鄉土文明教育工具,等等。
  
  到2023年,「漣漪舉動-家園一方誌」方案現已展開6期,共支撐來自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的540個縣市的2320名大學生作為家園文明代言人,返鄉編寫地方刊物,傳達家園文明。現在,已構成《一方誌·水》《滋味一方誌》《一方誌·家園珍寶》等多個主題的750余份地方刊物,並完成包括視頻vlog、手繪地圖、家園文明標識等多項地方文明創造。
  
  基於漣漪舉動效果,連續安排了5屆「漣漪青年論壇」,4次線下展覽,累計重視5萬余人次,繼續激起青年復興家園舉動的漣漪。來自湖南嶽陽的劉嘉欣,是同濟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2021級本科生,他和團隊回歸家園的歷史文明名村,於鄉音和鄉味中探尋山水智慧,經過多元文明傳達效果讓古村煥發「新輝」。他們說:「漣漪舉動要泛起漣漪,漣漪青年要勇擔責任。保護好咱們的家園,並把咱們的家園宣揚出去,是漣漪青年的初心與使命。」
  
  鄉土教育復興的長效展開離不開一支有情懷、有能力的村莊教師部隊,才能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2021年,依托教育部直屬高校服務村莊復興立異試驗培養項目,同濟大學美麗鄉愁公益團隊建議「鄉土教育水源方案」,建立專項基金,支撐雲龍鄉土教育發展。兩年的繼續探索,經過搭渠道、建部隊、創課程,「水源方案」構成了可復製可推廣的鄉土教育「同濟形式」。
  
  依據多年文明下鄉的實踐,團隊研宣布一系列鏈接鄉土社區的特征課程,水源方案供給標準化課程盒,教師只需融入本土知識,就能便捷展開優質課程。2021年,首期「鄉土教育水源方案」支撐雲龍縣10所學校展開了14門鄉土美育課,掩蓋352名學生。寶豐中心完全小學使用了團隊研製的「我繪我家園」美育課程盒,教師們把寶豐古鎮作為大課堂,帶領學生調查古建築的造型與紋飾,尋訪老街的地道風味與焰火氣味。廢棄資料刻畫的古橋模型、大紅剪紙再現的古建築窗格……孩子們發揮創意、施展巧手,盡情展現家園之美。
  
  「水源方案」經過系統化教師訓練體系,提升教師鄉土文明認知力、立異教育素養力及鄉土課程勝任力。曩昔一年已舉行訓練10余次,掩蓋村莊教師250余人次。此外,每期水源方案伊始,團隊會發布申報攻略,賦能教師構思鄉土教育項目,激發教師主觀能動性;項目結束時,建立鄉土教育項目研討渠道,給予教師專業點評,提升村莊學校教研能力。
  
  「水源方案」還建立了一批鄉土教育立異試驗演示學校。2021年11月,雲龍縣諾鄧完全小學與寶豐中心完全小學2所小學掛牌同濟大學鄉土教育立異試驗演示學校。2022年9月,水源方案參加學校從2所演示校輻射到全縣12所學校。到現在,水源方案共舉行兩期,支撐雲龍縣86名教師展開69個鄉土教育項目,獲益青少年近1500人次。
 
上一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下一篇:没有了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 山海关乡村旅游网 www.qhdxc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ICP备案编号:网站地图 冀ICP备08000325号